第(3/3)页 欣赏了许久《湘夫人》的熊槐也觉得饿,吩咐宫人去饷室准备写吃食端来。 宫人应了皆退出宫殿,留熊槐一人坐于案前,这是四下无人了,熊槐打开这首既有《民之多艰》长诗的竹简。 刚刚在学宫读这诗第一次时就觉得上面记载的事情简直让人难以想象。更何况屈原的诗里面刻画的更是入木三分,只怕事实让人更难以接受。 熊槐不禁开始有些痛惜,没想到偌大的楚国,竟然表面繁华昌盛傲立列国。而在那些边远的郡县人民连活下来都是这么艰难,只是这些事禀报给王上他又该担忧了。 本想正式禀报,但是自己看了尚且如此,父王看了是何种感受,想了想还是先收着,自己和父王闲聊或者他抽查自己功课时告知他屈原说的这些事情。 另一面学宫里,屈原一人从外面回来,空空荡荡的讲室,屈原抱着自己的笔墨竹简回到了藏书馆。 屈原想起今日愼夫子所讲《愼子》篇,自己也注意到有人在写字记录讲学先生和他学生说的话。这些应该都被收录在学宫的藏书里。 想着就开始行动,屈原先去了藏书馆,书馆离他住的小屋子又很近,好在来回都特别方便,屈原也会在藏书馆关闭时带着书简回自己的屋子里去看。 而早起屈原已久延续着长久以来的习惯,他会找个小花园,早上人少,他就在园中大量诵读书中内容。有事会有讲学先生注意到,然后纷纷投以赞扬的目光。 (第一次听到郑詹尹这个名字是在剧版《屈原》和话剧《屈原》里,映像中这个郑詹尹是个反派人物,是郑袖的父亲,但是后来读楚辞《卜居》篇。《卜居》开篇“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再结合全篇屈原和郑詹尹谈话的内容又觉得这个郑詹尹怎么也不会是是剧中描绘的那般,看来这几部屈原的剧又要误导大家了,只是可惜了郑詹尹背负着奸佞小人的骂名了。这篇小说仍然会杜撰郑詹尹与郑袖有血缘关系,叔侄关系,这里不会把他塑成反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