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黑丘山之盟(一)-《红楼琏二爷》


    第(1/3)页

    赶走女真族信使之后,所有将领都看着贾琏。

    “大将军难道真有意接受建奴的求和?”

    “建奴最是狡诈,也不知道此番求和,是不是他们的奸计。”

    众人对于建奴求和之举,反应不一。

    其中表示明确反对,认为应该趁机会将建奴一网打尽的,就是张棱。

    首先他常年坐镇辽东,见到过太多建奴的凶残和恶行,心中对建奴极端没有好感。

    这也是他之前能说出建奴女人浪费粮食,建议全部杀掉喂鱼的说法的原因。

    其次作为幽辽总兵,他其实主要防备的就是建奴,这些年也和建奴大大小小的交过很多次手。

    但是这次建奴突然南侵,偷袭代天巡狩的北静王水溶。

    他得知消息之后赶忙领兵去救援,却也不是对手,不得已与水溶一起困守辽城。

    因此不论从国家利益还是自身感情,他都很想将建奴斩尽杀绝。

    这也是他得知贾琏这犁庭扫穴之策,对贾琏高度认可,并且此番欣然带兵过来配合贾琏行动的原因。

    当然像张棱这样极端仇视建奴的还是少数,其他人大多数都在认真的计较利益得失。

    最终贾琏听取众人意见,拍板道:“既然建奴愿意谈,那我就和他们好好谈谈。

    若是他们想耍花招,我们也接着便是。

    张棱、贾瑜听命。”

    “卑职(末将)在。”

    “令你二人即刻返回大营,率领大军继续东进,三日内在黑丘山西北五十里内扎营,听候指令。”

    “遵大将军令。”

    贾琏并不是一个喜欢战争的人。

    战场不过是他快速进阶的阶梯。

    而能够用谈判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打生打死呢?

    毕竟女真族是杀不尽的。

    即便他能将建州女真杀光,也还有更远的海西女真乃至什么野人女真之类的。

    在这广袤的辽东以东、辽东以北之地,汉人是看不上的,也不会有人愿意主动到这天寒地冻的地方来生存。

    同样,这广袤的山林之地,也成了女真一族天然的屏障和生存之地。

    既然杀不尽,那就不妨将他们赶远一点,进一步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遏制他们的生存环境。

    嗯,最好是将他们撵到西伯利亚去种土豆……

    让他们和东扩的俄罗斯人碰上一碰。

    他也好奇,是号称战斗民族的毛熊利害,还是以天生善战的野猪更厉害。

    ……

    为了防止建奴耍诈,贾琏命令三军朝着黑丘山一线逼近。

    不过从斥候打探的消息来看,建奴似乎并没有耍诈的意思。

    黑丘山一线并没有发现任何建奴的异动。

    不过这番反复仔细的打探,倒是明确了,建奴内部确实出了问题。

    似乎是许多部族首领都带领残兵撤走了,原本的防线,只有寥寥数千建奴骑兵还在驻扎,好像有随时反咬一口汉军的准备。

    时间很快到了约定之日。

    贾琏带领近千骑抵达了黑丘山。

    黑丘山只是一座小小的山丘,上面没有繁茂的草木,只是多出一种表面漆黑的山石,因此得名。

    因为双方都有不信任的基础,因此在约定碰面地点之后,双方都派人反复踩过点,还在山顶上,搭建了一座简易的草棚,以做会谈之所。

    而贾琏,也终于见到了这位建奴的总贝勒——一个六十多岁,留着长须,精神矍铄的老头。

    相比于贾琏,罗觉安昌显然更加惊讶。

    虽然传报上早言大魏荣国公,魏庭任命的平辽大将军是个年轻人。

    但是传言和亲眼看到,震惊力度还是不一样。

    看着容貌俊朗,面上干净的连一根胡须都不见,和部族中最让人看之不起的百面小生高度相似的贾琏,罗觉安昌是一点也不能将眼前这个年轻的小将,和几度让各部族骁勇的勇士们吃亏,甚至此前还一战将他聚集起来的近两万部族勇士打残的魏国平辽大将军联系在一起。

    眼前这个面容平静,甚至微微一笑还令人如沐春风一般的年轻人,真的是奇计偷袭四大部族城寨,并且毫无人性的下令屠戮城寨的恶魔?

    强行按压下心里的这些想法,早一步到的罗觉安昌主动站起来,朝着贾琏主动行了一个勇士礼,并且用汉话说道:

    “欢迎大将军的如约前来,老夫罗觉安昌,不胜荣幸。”

    贾琏有点意外,没想到这老小子还会汉话。

    虽然说的很不流利。

    看来他猜的没错,这老东西果然心存不良已久,不然他干嘛学我汉家语言?

    不过这样也好,省得双方每句话都要让人翻译。

    双方秉持邦交礼节,客气几句,入亭后,对面而坐。

    然后贾琏便直言道:“多余的话先不说,既然是总贝勒邀请我至此商谈军机,想必我的要求,总贝勒也应该知道了。

    我重申一点,我的要求就那一条,不会变,也不能变。”

    贾琏当然不会与罗觉安昌太客气。

    若是他所料不错,这老小子的儿子、孙子乃至一些老情人,只怕多数都死在冯紫英和柳湘莲二人的手中了。
    第(1/3)页